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养殖技术入秋之后水产养殖户应该抓住哪些关键方面

入秋之后水产养殖户应该抓住哪些关键方面

发布时间:2015-12-04 01:43:05编辑:水产百科归类:养殖技术

  立秋以后,人们感到了深秋的凉爽。作为水产养殖业,现在正是成鱼催肥、苗种培育的黄金季节。但是,经过了春、夏季节快速生长之后,池塘载鱼量明显增加,池内因投饵、施肥、用药等引起了水体环境的变化,且秋季气候多变,阴雨天较多,光照相对减少,易造成缺氧浮头。这时,养殖户要遇乱不惊,沉着应对。

    一、强化鱼种培育

    秋季水温变化幅度在20℃~30℃之间,是鱼生长、催肥季节,养殖户必须切实加强对鱼种的培育。

    培育鱼种的老鱼池,经过春夏几个月的饲养,水质逐渐老化,溶氧与饵料生物减少,致病微生物增多,会使鱼种生长停滞。此时应将鱼种转入新池,强化培育。在水源缺乏的地方,可利用原有鱼池的水,多拉几次网,将鱼种全部转出后,每亩用30~40㎏生石灰消毒,用常规方法培肥水质后再投放鱼种。

    对不同规格的鱼种,要分池放养,不同品种要合理搭配。培育三类鱼种的池塘,放养密度不宜过大。
坚持天天巡塘,观察池鱼的吃食和活动情况。注意水质变化,勤换新水。

    二、加强常规管理

    加强水质管理。(1)定期测定水质状况,如溶氧、pH值、透明度及氨氮、亚硝酸盐、硫化氢等理化指标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;(2)及时注换水。如外河(湖)水源水质较好,可定期注换1次;如水源水质较差,可选择晴好天气,定期使用一次复合微生物制剂,用完微生物制剂后,不要马上使用消毒杀菌剂,以防杀灭有益菌而影响生物制剂的调节水质效果;(3)适时使用增氧设备,根据不同天气状况在不同时间开启增氧机或水泵。(4)加强饲喂管理。要实行“定时、定位、定质、定量”的“四定”投饵原则。投饵量根据天气、水质和鱼摄食情况灵活掌握。饵料要营养全面、适口性好、新鲜不变质,保证鱼吃饱吃好而又不过分浪费,以免污染水质,同时还要根据不同鱼类的食性及营养需求合理投喂饵料。

    加强病害防治。要做到以防为主,防治结合。对水体消毒可采用溴制剂、碘制剂或氯制剂等全池泼洒,用以防治细菌性鱼病。

    加强防台(防汛)管理。秋季仍是雷阵雨多发季节,且气候多变,时有台风侵袭,要做好网箱、太湖网围等养殖设施的加固工作,对低洼田池塘、池塘狭埂等要及时采取防备措施,做到万无一失;另外要加强日常管理,勤巡塘观察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。

    三、当心暴发出血病

    该病发病急、传染快、流行季节长,且死亡率高、损失大。一旦发病难以控制,病情容易反复。

    苗种下池前必须用1%~2%的食盐水浸浴消毒,浸浴时间视鱼的体质和温度高低而定,条件允许时,可用暴发性出血病疫苗浸泡鱼种。

    保持水质清新,勤换水。若条件限制换水不便,可用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,同时要合理使用增氧机。

    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和口服药物预防。可在饲料中拌入适量的盐酸黄连素、大蒜素等安全药物,5天为1个疗程,每月喂1~2个疗程。

    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。当养殖密度过高时,要分批轮捕疏养,尽量不要让水体环境承载超负荷的存鱼量。

    选用中高档饲料,少用饲料原料(生麸、玉米、小麦等)和低档饲料。

    此外,水质过浓时要及时加注新水。平时要勤除杂草和清洗食场,不留残饵,发现死鱼应及时捞出池塘并进行无公害化处理。

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: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,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。若发现企业、产品信息有误,请及时联系纠错。

水质培育管理加强及时
黄颡鱼鱼苗的暂养技术 锦鲤的幼鱼挑选及成鱼饲养管理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