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养殖新闻【知己知彼】水霉病的病因、防治方法、处理实例

【知己知彼】水霉病的病因、防治方法、处理实例

发布时间:2016-08-03 00:38编辑:水产百科归类:养殖新闻

对于所有水产人,众所周知,2015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年。这一年几乎全国所有的经济增速变缓,包括长期非常火的房地产业,水产业也不例外,例如草鱼,小草鱼的塘口价格从之前的5~6元/斤下降到<4元/斤;大草鱼的塘口价格也从之前的7~8元/斤下降到5元左右/斤。颗粒饲料价格一直维持在3500~4000元/t,还不包括渔药、肥料、电费、人工等成本。据笔者调查了解,2015年,1个20亩的池塘,效益好的可以赚4~5万元,差点的1~2万元,最差的还会亏本。2015年我们经历了行情不好,鱼价低迷,养鱼不赚钱,导致了2016年年初养殖户朋友的情绪低迷。虽然了解到今年的饲料普遍降价,但是在鱼价不好的情况下,养殖户朋友们仍然担心、犹豫。通过笔者今年年初在市场上的走访了解,看过正在发病大量死鱼的池塘,经过水质检测,显微镜观察等综合判断,水霉病已经爆发。另外通过镜检在白鲢鳃丝上发现了鳃霉,都说明了真菌性疾病正在爆发。2016年初,在世纪寒潮之后,水霉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,由于前期一部分养殖户朋友在管理上的疏忽,水霉病已经大量爆发,且造成了大量死鱼,对众多养殖户朋友的利益造成损失。

大量死亡的白鲢

1.了解水霉病:

水霉病又称为肤霉病或白毛病,属于真菌性疾病的一种,在我国该病的病原最常见的是水霉和棉霉两个属的种类,属水霉科。菌丝为管型无横隔的多核体,其中一端附着在水生动物的损伤处并深入受损的皮肤及肌肉,称内菌丝;具有吸收营养的功能,另一端伸出体外的菌丝,称为外菌丝。外菌丝比内菌丝更粗壮,分支较少,外菌丝可长达3cm,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。

该病的流行情况:水霉病是鱼类常见的疾病之一,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现。该病对水产动物的种类没有选择性,可危害各种不同种类的水生动物,有时还可感染鱼卵。水霉在淡水中广泛存在,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,5~26℃均可生长繁殖,繁殖适温是13~18℃。例如,洪湖2016年2月22日、23日气温分别为4~10℃,5~11℃,可见,这段时间的温度容易爆发水霉病。水霉菌的发生与宿主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,特别是鱼类体表因各种原因出现外伤时,水霉菌的游动孢子可乘虚入侵并引发水霉病;对于体表完整、体质较强的个体,一般不发生水霉病。

该病的症状与病理:在患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,但随着病情的发展,病原迅速生长,菌丝一端深入宿主组织内,造成发炎和坏死;另一端露在体表外大量生长,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毛状絮状物。由于病原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,导致病鱼焦躁不安,并在池壁或网箱周围摩擦,加剧体表损伤;另外,大量棉絮状菌丝附于体表也加重鱼体负担,导致患病个体游动迟缓,食欲减退,最后瘦弱而死。

诊断:根据体表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毛状絮状物可初步诊断,结合显微镜检查可进一步确定。

感染水霉后的花鲢

2.究竟是什么引起了它的发生?

水霉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鱼体体表受到损伤,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:
(1)运输:在运输过程中,由于鱼体处于相对密集状态,相互挤压或擦伤。
(2)捕捞:在冬季或早春水温较低进行干塘,由于操作不当或拉网时间过长,引发鱼类剧烈跳跃、撞击,造成鱼体体表部分鳞片脱落。
(3)低温冻伤:在冬季寒冷条件下进行拉网起捕,或者囤养池水位过浅,因寒潮等天气引发鱼体冻伤。
(4)冬春季池水过于清瘦,保温性差,易于水霉孢子的游动附着,增加了感染的机率。
(5)池中有死鱼:由于水霉菌是腐生性的,在死亡鱼的尸体上水霉的繁殖速度特别快,进而感染其它受伤的鱼。
(6)体表寄生虫:这种情况的发生,是在晚秋气温下降后,未用最后一次杀虫药,致使体表原先残存下来的寄生虫(如锚头蚤、中华蚤等)得以存活,寄生部位存在伤口。
(7)其它因素:鱼体极度饥饿或营养不良,自身免疫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低下等。

3.水霉病的防治:

由于水霉病一旦爆发,来势凶猛,治疗难度大,因此对该病主要是以预防为主。
在实际的养殖中,每年水霉病处理成功率是有限的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很多时候,水霉病导致水生动物死亡不仅仅是水霉,往往是真菌、细菌、病毒联合感染,加上越冬后鱼体抵抗力差、免疫力低,一旦发病就难以控制。所以,建议对水霉病采取“以防为主,综合防治的原则”。
由于该病的传播速度快,一旦发现有鱼感染后,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,不可以存在侥幸心理。该病的发生主要与体表受伤密切相关,因此对该病的预防主要为避免鱼体受伤。

预防措施:
(1)在放苗前做好池塘的清淤工作,除去池底过多的淤泥,并用200mg/L的生石灰或20mg/L的漂白粉彻底消毒。
(2)鱼苗放养时浸洗消毒:可选用碘制剂或食盐水溶液浸泡。
(3)在养殖中后期加强饲养管理,增强体质,提高鱼体越冬时的抗病力。
(4)杀灭体表寄生虫:在晚秋越冬前,要做好最后一次杀灭寄生虫的工作,不让残存的寄生虫留存下来。
(5)尽量避免鱼体受伤:在拉网过程中,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,挑选、运送各环节紧凑连贯,还需注意运输的时间长短和密度的把控。
(6)及时肥水:选择在晴天上午施肥,促使水质变肥,降低水体的透明度,抑制水霉的生长。
(7)拉网或放苗前泼洒抗应激药物,减轻鱼类的应激反应。
(8)加强投喂管理,早投喂,尽快恢复体质,提高抗病力。

水霉病处理的常用药物:

(1)聚维酮碘:为新型广谱消毒剂,能缓慢释放出碘而作用持久,对各种细菌、病毒、真菌、芽孢都有强烈的杀灭作用,使用效果不受水体的硬度、有机物、pH的影响。
(2)二硫氰基甲烷:对主要细菌、各类真菌和藻类都具有高效的杀灭效果,且药效维持时间长。 是目前最佳的广谱杀藻、杀菌药物。
(3)硫醚杀星(复合丙烯基二硫醚溶液):有着极强的渗透杀灭机理,对部分真
菌能杀灭或抑制,且有抗病毒作用,对引发鱼体水霉病的真菌有独到的杀灭作用,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水生动物的水霉病,具有成本低、效果好,使用安全、方便、无残留的特点。
(4)五倍子末:具有收敛止血,收湿敛疮的功能,用于防治水产动物的水霉、鳃霉等引起的真菌性疾病。泼洒:用量为0.3g/m3,每日1次,连用2天。
(5)水杨酸:是一种脂溶性的有机酸,有防腐杀菌作用,用量为0.5~0.8ppm。

治疗方法:该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,只有在患病早期及时处理才有一定效果。
(1)外用药:选用国家规定的水产养殖用对真菌具有杀灭作用的含碘消毒剂,如聚维酮碘溶液。或者选用五倍子末、水杨酸、硫醚杀星(复合丙烯基二硫醚溶液)、二硫氰基甲烷溶液全池泼洒或浸泡处理,病情严重的,需要连续2天或多次用药。
(2)内服抗细菌的药物,如磺胺类、抗生素等,以防止细菌继发感染,疗效更好。

4.水霉病处理实例:

2015年3月30日,江苏宿迁黄墩1个28亩主养草鱼、湘云鲫的池子,放苗后发生水霉病,每天死亡100多斤。3月30日使用硫醚杀星,4月2日使用“超碘”,4月7日再次使用“超碘”。使用后,至4月14日死亡量降至零星几条。(本案例来自北京水世纪技术论坛)

总结:俗话说“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”,此时正处在2016年养殖的初期,因此防治好水霉病对一年的养殖都非常关键。我认为在养殖的过程中,始终应当坚持以预防为主,以调节好池塘的水环境,提高溶氧;加强内服,补充营养,增强体质为指导思想,即树立“外重溶氧,内重营养”新理念,不断地提高养殖效益。


本文来源:水世纪市场部
本文作者:沈秀海
微信号:beijingshuishiji

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: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,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。若发现企业、产品信息有误,请及时联系纠错。

体表真菌杀灭大量由于
“太湖1号”河虾试养成功 广东深圳罗湖口岸截获大量名贵海产品